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根據不可靠消息指出
今年有 77.9% 的公司發放「年終獎金」
等了一整年,終於等到「它」
這筆錢,可不能隨便就花掉
剛好最近市場動盪,台股回測 8000 點
是時候,拿出一點錢來做投資
讓「錢」幫你「滾錢」了!
台股「股價淨值比」,位於長期偏低的水位

資料來源:凱旋指數投資錦囊;開啟 掌握大盤多空
不過,到底應該投資些什麼比較好呢?
有人說 ...,買股票比較好
有人說 ...,買基金比較穩定
中間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繼續看看 ...
1. 投資股票,就是拿錢去換那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權
投資股票
意思就是:擁有那家公司部分的所有權
當公司賺錢的時候
我們有權利依照持股比例分配盈餘
舉例來說
如果「好好賺」公司
發行了 100 張股票,你花 20 萬買走其中 2 張
持股比重就是 2%
如果這家公司,今年賺了 100 萬
您就有權力可以到 2 萬
年報酬率是 10%
相反的,如果公司經營不善,一直賠錢
你最多會把入股的金額 20 萬「賠到 0 為止」
這也就是「股份 有限 公司」的意思
代表你的責任是有限的
自己投資股票的優點是可以完整享受你應得的報酬
你買一檔股票,一年漲 10%
你就是賺 10% ( 再加上股息,如果有派發的話 )
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投資成果
不用被金融機構賺一手
但缺點是:比較花時間,而且風險可能較高
( 歡迎加入 ►► 凱旋投資術 FB 社團 )

2. 一般型基金的運作基礎
基金,可以說是一種新型態的金融商品
1952 年,著名的經濟學家 ─ 哈利 • 馬可維茲 (Harry Max Markowitz)
憑著「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這個理論
得到學術界最高榮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而這個理論,就是現在基金公司的運作基礎
所謂基金 ( Fund )
「就是基金公司買了一些設備,請了一些專家
跟大眾募了一筆錢放在第三方機構
幫你們操盤,然後他賺 管理費 的金融產品」
基金型態五花八門
理論上所有的金融商品都可以成立一種以上的基金
投資股票的基金,叫 股票型基金
投資債券的基金,叫 債券型資金
股票跟債券都投資的,叫 平衡型基金
投資貨幣市場 (到期日小於一年的債券) 的叫做 貨幣基金
還有投資海外股票債券的 海外投資基金 ...
由於一般人資金有限,時間也有限
自己的資金,很難達到能分散風險的投資規模
也沒有那麼多精力,緊盯著自己的投資部位
所以這幾十年,基金公司大行其道
不僅管理的資產越來越大
基金業也變成金融業最好做的生意
也是許多人的理財首選
投資基金的好處是:簡單
買了之後,都不管它,它也不會不見
而且擺久了,大多會增值
缺點是,股票型基金一年平均要收取 1.5% 的管理費
100 萬投資一年,不管賺賠,等於要蒸發掉 1 萬 5
有賺錢,一切都好
如果沒賺錢,你的淨值還不斷蒸發
會叫人欲哭無淚!

3. 有一種金融工具,它既是股票,也是基金
一般型基金,是屬於主動式選股操作
由基金經理選擇大約 30 檔股票來抱著
如果他買對股票了
基金會漲很多 ( 就跟你自己買對股票,會賺很多一樣 )
如果他買錯股票了
淨值不僅會受損,1.5% 的管理費還要照扣
賠了錢,還要被收那麼多管理費
客戶當然會很不爽!
而且想把基金賣掉,手續也比較麻煩
無法像買賣股票一樣,單子咻一下就出去了
贖回款也還要等 5 天
於是呢,這幾 10 年
另一種「既是股票,也是基金」的金融商品大行其道
它是「ETF 指數型基金」 ( Exchange Traded Funds )
ETF 簡單來說
是一種採取「被動」操作的「基金」
有別於一般基金,是依靠基金經理人的主動選股來操盤
ETF,不需要有一個人來動態決定操作策略
僅需於募集時,事先講好操作規則,並載明於公開說明書即可
以台灣最大的 ETF:台灣五十 ( 0050 ) 為例
它的操作策略很簡單:完全照抄台灣五十指數
台灣五十指數權重表

資料來源:證交所
也就是說,如果 台積電 (2330) 佔台灣五十的權重達 28.78%
這檔 ETF 基金,就會幫你買 28.78% 的台積電
如果 台塑 (1301) 佔台灣五十的權重達 3.08%
這檔 ETF 基金,就幫你買 3.08% 的台塑 ...
一直到依序買滿五十檔為止
由於 0050 ETF 完全照抄台灣五十
因此買這種 ETF 的好處,是你永遠不會「買到爛基金」
因為它的報酬率,會完全等於台灣五十指數的報酬率
但是反過來說,你的報酬率
也不可能會像買到一檔飆股,或是買到一檔好基金一樣
幫你創造超亮麗的數字
而是永遠等於台灣五十指數的報酬率
( 註:事實上因為交易成本的緣故,它會稍遜於台灣五十指數 )
買 ETF 還有一些好處
就是它的管理費比較便宜 ,只要 0.43%
遠低於一般型基金的 1.5%
而且用你的「證券帳戶」即可買賣
所有交易規則,例如 T + 2 就可以拿到錢,也幾乎等同於現股
而且它的「交易稅」只需千分之 1,遠低於現股的千分之 3 ...
集合了這麼多誘人的優勢
難怪 0050 ETF 的規模高達 800 億
穩坐台灣市場的「基金王」了!
股票 vs 基金 vs ETF 比較表

資料來源:陳金瑩
上表是我整理的
股票 vs 基金 vs ETF 比較表
我們可以發現,既是股票 也是基金 的 EFT 在很多面向都勝出
而基金只有在 所需資金 以及 後續管理 等面向小勝
至於自己買股票,則在 報酬率 以及 比較能學到東西 這幾個面向勝出
結論
講了這麼多,到底年終獎金,應該買什麼呀?
其實我認為:自己買股票比較好!
理由是:買股票並沒有那麼難!
開戶、熟悉交易制度啥的
其實只要學一次,一輩子都用的到
而且自己買股票
賺錢都是自己的,賠錢就當學經驗
買基金,賺賠你都不知道為什麼
而且就算賠錢
還要被收 1.5% 的管理費,很不划算
所以除非你要買的是比較複雜的商品
例如:公債、海外股票、原物料 ... 等靠自己比較難進行的投資
才考慮買基金
否則,應該是自己買股票比較好
你也可以參考
我的長期投資選股法 ►► 富貴滿盈價值股
我自己的「長期投資」選股清單

資料來源:富貴滿盈價值股;開啟 查看長線好股
不過,如果你很煩惱「選股」的問題
害怕選到的股票,會「輸給指數」,甚至會賠錢
那麼這個既包含基金的優點
也包含股票優點的兩全其美選擇,就是「投資 ETF 囉」!
台灣 44 檔上市 ETF 報價表

目前交易所掛牌的 ETF
已經洋洋灑灑高達 44 檔
不只有台灣 50、中型 100 等知名股票指數型 ETF
連投資美國的、投資日本的,
甚至連 投資石油的、幫你買房子收租金的 ... 都有!
相信如果你最後決定
幫你的「年終獎金」
做「投資 ETF」這個兩全其美選擇的話
那麼多的 ETF,應該夠你挑了喔!
《 本文作者簡介 》
陳金瑩 老師,畢業於台大經濟學研究所
歷任大型法人投資機構數年
現為自由投資人
老師經常在網路上分享他的投資方法
目的是幫助別人:
〝少走冤枉路、直接登堂入室穩穩賺!〞
所以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歡迎幫老師的 粉絲專頁 按個讚 ↓↓
下次有新文章時 ~ 您才會收到喔!
歡迎加 ↓ 陳金瑩 的 Line 為好友









《 順手「按」讚 ↓ 以後都能收到最新文章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