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陳金瑩
從五檔報價,判讀股價走勢
每樣東西,都有一個價格
「股票」的價格,顧名思義就是「股價」
再講精確一點,應該說是:
「該檔股票,最近一個〝成交〞的價格」
對於交易很活絡的股票而言
它的「股價」,可能是 1 秒鐘前撮出來的價格
而且分分秒秒都在跳
對於交易「不活絡」的股票來說
它的股價,如果盤中已經 1 個小時沒成交
甚至好幾天沒有成交
上一個成交價,由於離目前的公平市價已經很遙遠
可能就比較沒有參考意義
不過如果我跟你說
對投資人而言,最重要的「價格」
不是「成交價」
而是另有一個比成交價 更重要、更有預測力的價格
你會相信嗎?
不管你信不信
只要繼續看下去,保證受益良多 ...
►► 更多理財秘訣,都收錄在作者的著作中

現行撮合制度介紹 — 集合競價制
絕大多數的金融市場
現在已經完全採用電腦來撮合
面臨數以百萬計的買單與賣單
誰的單子能優先成交? 誰能成交在最漂亮的價格?
都要事先說清楚、講明白
而台北股市現行的撮合制度
是所謂的「集合競價」,5 秒一撮制
也就是說
在這 5 秒內累積的龐大買單與賣單之中
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 買價、買量;賣價、賣量
只要 5 秒的間隔一到
交易所之電腦主機,會計算出一個
「滿足最大成交量」的價格
這個價格,就是股票的「成交價」
太抽象?
看一個例子便明白!
假設 台積電 (2330) 的股票
在 5 秒的間隔之中
台積電撮合案例
有 500 張買單,想以 150 元買進;有 1000 張買單,想以 149 元買進 ...
同時
也有 500 張賣單,想以 150 元賣出;有 1000 張賣單,想以 151 元賣出 ...
如果交易所的電腦
把「成交價」訂在 149 元,由於這個價格沒有人想賣,所以想買的人 ... 自然也買不到 ( 成交量為 0 )
而若把「成交價」訂在 151 元,反而沒有人想買,所以想賣的人 ... 自然也賣不掉 ( 成交量為 0 )
因此,最明智的方法
是把成交價訂在 150 元
此時,買賣雙方正好有 500 張的交集
而這 150 元,便是「滿足最大成交量的價格」
也是集合競價制度下,應該撮出來的價格
那撮合失敗的單子,會被如何處置?
目前台灣的交易制度
所有委託單,皆是「當日成交,或取消前有效」
也就是說
如果你的單子,掛出去的當下沒有成交
會一直在交易所的電腦裡「持續競價」,直到成交為止
而如果收盤前一直沒成交,便會失效
明天需要重新下單
繼續引用上文台積電的例子
如果成交價訂在 150 元
掛在 150 元的 買單 與 賣單
會大多數抵銷掉
剩下的 1000 張 149 元買單,與 1000 張 151 元賣單
會繼續在交易所的電腦裡競價 ...
於是,這裡衍伸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由於成交價 150 元,已經是〝過去式〞,不見得很重要
因此如果你能知道,此刻交易所電腦裡的〝未成交 買單與賣單〞,各有多少
便能大幅提高你對股價的預測力
因為,那些未成交的買單與賣單,反映了潛在交易者對於這檔股票的積極度
這會比〝已發生〞的〝成交價〞更有參考意義」
看懂了嗎?
搞懂交易制度與看懂報價,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這便是 我 這篇文章的 撰寫緣由 ...
什麼是「五檔報價」
由於一整天下來
想買台積電的單子很多,想賣的也很多
交易所會各把 買 & 賣 合計 10 個「最佳未成交單」揭示出來
以供全市場交易決策參考
這便是「五檔報價」
據我所知
國外的交易所,大多沒有揭示的那麼大方
不然就是,要花很多錢才能看到爽
所以囉!
「五檔報價」是台灣股民的一大福利
想把交易做好,你一定要繼續看下去 ...
五檔報價 範例解析
Case ( 1 ):內盤量 > 外盤量

圖片來源:陳金瑩
上圖是 我 自製的說明範例
假設有一檔股票,上一個成交價為 43.9 元
那麼其他「買價低於 43.9」
以及「賣價高於 43.9」的未成交委託單
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
►► 繼續排隊等撮合
此時,交易所便會很大方地把
「目前未成交的買單,價格最高的五檔 ( 上圖左側的報價 ) 」,以及
「目前未成交的賣單,價格最低的五檔 ( 上圖右側的報價 ) 」 揭示出來
合計稱為「五檔報價」
以上圖範例來說
最佳五檔 買價 ( 交易員的術語為 內盤 ),分別為
43.75,105 張
43.70,224 張
43.65,187 張
43.60,399 張
43.55,256 張
反之
最佳五檔 賣價 ( 交易員的術語為 外盤 ),分別為
43.90,18 張
43.95,23 張
44.00,50 張
44.05,77 張
44.10,20 張
那麼多的價格與數量,看得霧煞煞
這跟我的投資,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關係可大囉!
在上文範例中
未成交的買單 ( 內盤,圖中左側的報價 )
每個檔位 ( Tick ) 皆有幾百張
反之,
未成交的賣單 ( 外盤,圖中右側的報價 )
每個檔位,只有幾十張
這反映出交易者對於這檔股票的心態,
「買方比賣方積極」
如果這些幾百張的買單,一直買不到
等一下自然會有人把單子抽掉
直接去吃外盤的賣單
而由於外盤 ( 委賣,上圖右側的報價 ) 的單子,只有幾十張
很快就會被吃完了
等一下股價走高的機率
自然比往下殺,還高出很多!
五檔報價 範例解析
Case ( 2 ):內盤量 < 外盤量

圖片來源:陳金瑩
反之
如果你想賣一檔股票
而它的五檔報價,長的跟上圖範例 2 一樣
那你可就要緊張了!
由於這檔股票的 外盤 ( 委賣,上圖右側的報價 ) 賣壓龐大
每一檔都有幾百張
內盤 ( 委買,上圖左側的報價 ) 卻很空虛
每一檔都只有幾十張
在這樣的情況下
賣方隨時可能按耐不住,大舉把單子抽掉
往內盤去砍,讓股價走低
所以在心態上
假設你今天本來就要賣這檔股票
「最好趕快把它賣掉」
免得等一下股價越走越低
能賣的價格,變的越來越爛!

「五檔報價」的學問,一篇寫不完
過陣子 ... 我還會繼續寫
我們來複習一下今天的結論:
五檔報價 偏多 時,你應該 ...
「如果內盤 ( 委買,五檔報價左側 ) 的數量很多
顯示潛在買方比賣方積極,等一下股票可能會向上拉
如果你要買股票,最好動作快一點
而如果你要賣股票,可以〝掛外盤〞等等看」
五檔報價 偏空 時,你應該 ...
「如果內盤 ( 委買,五檔報價左側 ) 的數量很少
顯示潛在買方比賣方消極,等一下股票可能會向下殺
如果你要買股票,應該要等一下
而如果你要賣股票,最好趕快賣」
掌握這個「由五檔報價判讀股價走勢」的基本法則
我們便能對股價有更高的掌握度
可以成交在更漂亮的價格
而不會胡亂追單或殺低
「一出手,價差至少省下 500 元!」
不過呢
由於五檔報價會不斷即時跳動
而且在不同的情況下
例如:買賣價差大不大、
你的單子急不急、
以及目前的報價是否有人為操控 ( 有人掛假單 )
都有不同的交易策略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
先分享了最基本的判讀方法
過陣子有空時
我還會繼續寫幾篇關於判讀五檔報價的學問
把我 10 幾年來的交易心得
都分享出來喔 ...!
《 本文作者簡介 》
陳金瑩 老師,畢業於台大經濟學研究所
歷任永豐金證券、安聯投信等大型投資機構
累積了 15 年豐富投資經驗
現為自由投資人
老師經常在網路上分享他的投資方法
並著有 凱旋投資術 這本經典著作
目的是幫助別人:
〝少走冤枉路、直接登堂入室穩穩賺!〞
在 FB 上有 5 萬名粉絲
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歡迎幫老師的 粉絲專頁 按個讚 ↓↓
下次有新文章時 ~ 您才會優先收到喔!
本文作者 陳金瑩 的 Line 與 FB 專頁

《 順手「按」讚 ↓ 以後都能收到最新文章唷 》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侵權需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