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紅豬跟這本書滿搭的 ~ 陳金瑩
台灣人,超級愛存錢!
前陣子有則新聞蠻有趣的:
2015 年諾貝爾獎得主 迪頓(Angus Deaton)
來台灣演講時提到,
台灣是個「儲蓄王國」,不管幾歲的台灣人,都很愛存錢,這讓他很不解 …。
其實我以前在學校做研究的時候,
也曾經接觸過類似的資料:
台灣的儲蓄率 ( 儲蓄 / 稅後所得 ),竟然長期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在日子好過的時候,努力多存一點錢,
以備將來有急用,是一個華人從小到大會被灌輸的價值觀。
但如果「存錢」這個動作,沒有辦法讓你的錢越來越多,
反而會「越存越少」,你還要繼續存下去嗎?
我即將分享的觀念,可能會顛覆很多人的價值觀,
但它可是每天確確實實,正在發生的事情喔!
( 歡迎加入 ►► 凱旋投資術 FB 社團 )

通貨膨脹,卻讓你的錢越來越沒價值
我們在新聞上常常聽到 “通貨膨脹” 這個名詞,但它到底是什麼呢?
通貨的意思是貨幣,也就是鈔票;而膨脹的意思是變多。
合在一起,通貨膨脹就是政府印的鈔票越來越多。
由於整個經濟社會在一個靜態的時間點,資源總量是固定的,
如果流通的鈔票變多,每個人手上原有鈔票的價值就會變小。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當時由於德國戰敗,經濟也受到很大的摧殘,
在 1920 年代初,民生必需品每 49 小時就漲價一倍;
到了 1923 年間,德國最高的鈔票面額是『一百兆馬克幣』,
當時的通貨膨脹嚴重到八百億馬克幣只能買一條麵包!
而若以台灣人最喜歡的切仔麵與波蘿麵包來說,
小時候一碗麵只要 25 元,一個麵包只要 5 元
現在同樣都漲翻天囉!

衡量整體物價漲幅的方法
切仔麵跟波羅麵包,是以個別商品的角度來說明物價漲多少。
而如果我們要衡量「整體物價上漲了多少」,
會以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成長率” 這個指標來衡量。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主計處採納一籃子典型消費者會消費的商品,
例如食物、水果、房租、交通費 … 等開銷,
去追蹤這些商品的價格變化,以算出 ”整體物價水平到底漲了多少”。

製表 By 陳金瑩
上表是 1980 年至今的通貨膨脹率。
2015年 12 月的 CPI 指數為 103.7,
表示跟前一年相比,物價漲了 (103.7 – 103.56) / 103.56 = 0.14%,
而若與 1980 年相比,物價漲了 (103.7 – 55.55) / 55.55 = 87%,
表示一樣的 1000 元,由於能買的東西變少,實質價值只剩下 534元。
這件事情,我們從周遭許多商品,
例如麵包、房租、桶裝瓦斯 … 通通漲了很多便能明瞭,
而這也正是通貨膨脹的意思。
小心!錢存銀行,實際上越變越少
由上表可以看出,1980年以來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 2.4%,
也就是說你手上的鈔票,每年平均「貶值」2.4%。
而如果你把錢存在銀行,然後什麼都不做,由於錢會不斷貶值,
如果銀行付給你的利息,沒有超過通貨膨脹率,
你的錢,實質上是越來越少!
舉例來說,如果你把血汗錢拿去存定存,一年過後,得到 1% 的利息;
但是好死不死,一年過後物價卻漲了 2.4%,你這一年辛苦進行的「存錢活動」,
實質上是讓你的錢越來越少,倒賠 1.4% !
如何戰勝通貨膨脹率?
我們手中的鈔票,由於具有長期貶值的趨勢,
如果您什麼都不做,購買力也會越來越小。
由於只要是金融資產 ,
( 單位是錢,而且不表彰任何實質資產擁有權的資產 )
都會受到通貨膨脹的侵蝕,
而且性質越接近 “純貨幣” 的金融資產,受到的侵蝕比率就越大,
因此我們應該 …
1. 儘量把錢拿出來投資
2. 除非你的理財需求非常保守,否則,儘量不持有貨幣類的金融資產

資料來源:陳金瑩
既然我們要「儘量不持有貨幣資產」,才能對抗通貨膨脹,
錢才不會越存越少。那麼,錢到底要投去哪呢?
上表是我整理的 7 大類資產之特性。
如果你是一個理財需求非常保守的人,
手上的閒錢經常要買菜或繳小孩子學費,無法做長期投資,
那麼你才可以考慮把錢以「現金」或「定存」的方式持有。
這樣雖然實質報酬率可能是負的,但至少不會賠大錢,而讓你周轉不靈。
至於理財需求稍微積極一點的人,可以考慮持有「貴金屬」或「房地產」。
房地產等「實質資產」的報酬率,雖然不怎麼樣,租金收益率只有 2 ~ 3%,
持有黃金甚至沒有報酬。
但是這樣的實質資產,在物價漲很快的年代,
漲幅通常不小於通貨膨脹率。
因為通貨膨脹率代表著「一般物價的平均漲幅」,
而貴金屬與房地產,也是一般物價的「其中一種」,
因此具有對抗通貨膨脹的效果。
《 完整工具 都在這 》

而如果你的錢很多,理財需求也很保守,則可以考慮買進「政府公債」。
公債是一種報酬率比定存高一些,但是風險不會比定存高多少的資產,
所以特別適合退休族來投資。
它唯一的缺點是面額較大,單筆投資所需資金較高,比較麻煩。
至於經常有正儲蓄,風險忍受度也較高的「年輕族群」,
則應該把「股票」列為投資首選。
股票雖然是所有資產類別中,風險最大的,
但只要確實進行「長線抱好股」的投資策略,
長期能累積的報酬,也同樣遠遠勝過其他資產。
最後,一般俗稱為垃圾債券的「高收益債」,
則是一種性質介於股票與債券間的特殊資產。
一般來說,只要標的公司沒有倒帳,高收益債具有到期保本特性。
而由於其風險比公債高,它的利率,也會比公債高很多,
長期累積下來,報酬率甚至可以媲美「股票」了!
因此也是一種很適合年輕人的投資工具。
《 本文作者簡介 》
陳金瑩 老師,畢業於台大經濟學研究所
歷任永豐金證券、安聯投信等大型投資機構
累積了 18 年豐富投資經驗
現為自由投資人
老師經常在網路上分享他的投資方法
並著有 凱旋投資術 這本經典著作
目的是幫助別人:
〝少走冤枉路、直接登堂入室穩穩賺!〞
在 FB 上有超過 5 萬名粉絲
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歡迎幫老師的 粉絲專頁 按個讚 ↓↓
下次有新文章時 ~ 您才會優先收到喔!
本文作者 陳金瑩 的 Line 與 FB 專頁

《 順手「按」讚 ↓ 以後都能收到最新文章唷 》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侵權需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