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叫的自動泡泡機 ~ 陳金瑩
除息是股民一年一度的大事!
投資股票,本質上與跟朋友合夥做生意差不多,
亦即:公司賺錢或清算時,有權利照比例分錢;
但若公司賠錢,最多會把你入股的本錢賠到零為止。
而「分錢」這件事,在股市的術語叫做配息或除息。
相對於香港與美國股市的股票,每季都會配息,
台股一年只會配息一次,而且絕大多數集中在 6 ~ 9 月,
因此除息是台股股民一年一度的大事!
( 歡迎加入 ►► 凱旋投資術 FB 社團 )
依法,上市櫃公司股利須由董事會決議,並經股東會通過。
所以每年 3 月間,大多數公司的股利政策會陸續出爐,
而最慢在 6 月底之前,所有公司的股利政策,
就會獲得股東會通過,並開始在 6 ~ 9 月間配發。
好不容易股票抱了一整年,終於要配息了,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但當股票配息的時候,這筆錢可不是那麼好,被我們白白領走,
怎麼回事呢?
由於配息代表公司帳上的現金減少了,
因此這件事本質上是把錢從公司帳上移轉到股東口袋裡,
這會造成公司淨值下降,股價也會照比例蒸發。
舉例來說,一檔股價 100 元的公司,如果明日要除息 3 元,
明日的股價會等比例下降至 97 元。
由此可知,股息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
若公司在配完息之後,股價能維持在 97 元之上,
甚至漲超過100 元,使股東能在「免賠價差」下領股息 (也就是填息)
才是整個除息大戲之中重要的一件事!
股利政策「深度」探討
所謂填息,就是指股東在領走股息之後,
股價能夠在一年內漲回原先的水準,
而且漲回去的所需天數越短越好。
當一家公司努力經營了一整年,如果帳上有賺錢,
這筆錢會有兩個最重要的用途:
拿出來分給股東,或是拿出去再投資。
我們以台股填息常勝軍:台積電 (2330) 為例來做說明。
2011 年 ~ 2015 年間,
台積電的 EPS 分別為 5.18、6.42、7.26、10.18、11.82;
但是台積電的股利,卻分別只有 3、3、3、4.5,以及 6 元,
這中間的數值奧妙,正是台積電之所以能年年填息的奧秘!

製表 By 陳金瑩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早年台積電每股賺 5 元時,股利只配 3 元
股息發放率 ( 股息 / EPS ) 只有 58%。
到了 2012 年,台積電 EPS 成長至 6.42 元,股息還是只有 3 元;
2013 年,EPS 進一步成長至 7.26年,還是只配 3 元,
股息發放率還進一步降至 47%。
但這幾年,台積電有讓股東失望過嗎?
答案是沒有!
台積電雖然沒有將全部的獲利發放出來,讓股東領到笑呵呵,
但是保留在公司裡的錢,也並沒有閒著,
而是不斷拿來做研發新製程、蓋新廠等增強公司競爭力的投資。
這些努力付出,終於在近兩年讓台積電的獲利大放異彩,
EPS 一舉跳增至 10 元以上。
2016 即將派發的 2015 年度股息,也將上揚至高達6元。
股息配了那麼多,股價有下降嗎?答案是沒有!
台積電的股價,不僅很穩定,甚至頻頻創下歷史新高,
讓股東不僅股息越領越多,還開心兼賺價差!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
「股息發放率過高跟過低都不好,最好介於 40 ~ 70% 間」。
如果一家公司動輒把賺的錢通通派發出來,雖然股息水準會比較高,
但這也代表該公司沒有好的投資機會,
營運可能趨於成熟,甚至快走下坡,
日後幫股民賺到資本利得,並且讓股價填息的機率可能較低。
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股息發放率過低,
一方面代表公司不具備同時滿足股東期望與擁有充沛資金做投資的能力,
二方面也會讓股東很失望,對它失去信心甚至出脫持股。
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當年台積電每股賺 5 ~ 7 元的時候,
不是配 3 元,而是只配 1 元,拿 4 ~ 6 元去投資。
雖然這樣子投資資金會更為充沛,
但是股東會覺得很失望,甚至覺得風險很大,
轉而不再支持它,甚至不願意持有它。那
麼台積電,也許今天就不是台股甚至世界電子業龍頭了!
股利「穩定」很重要
在資本市場的世界,錢都是掌握在「大咖」手上,
例如壽險業等機構法人手上。
而這些大咖一方面因為錢多,二方面無法執行太頻繁的投資進出,
所以他們非常重視公司的穩定度,尤其是股利政策的穩定度。
想像如果台積電每股賺 5 元的時候配 3 元,
到現在每股大賺 11.82 元,還是只配 3 元,
投資人可以接受嗎?
所以股利水準最好是能隨著公司營運升溫而穩定成長。
每年都成長,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
但是景氣不可能不循環,一家公司也不可能年年都向上;
偶爾遇到不景氣,營運走下坡的時候,
股利只要不是一下子掉太多,而且能維持相對穩定的股息發放率,
這樣市場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甚至比較有心的公司,會在獲利水準下滑的時候,
稍微提高股息發放率以使股利金額不致於降太多,
這通常也會獲得市場的讚許。
怕的就是,公司營運一方面不穩定,二方面賺錢時,股利金額卻越配越少,
這種公司就會被資本市場唾棄,股價填息的機率也會很低!
因此我們在找存股的時候,要挑選 ...
容易填息的公司,長這樣:
1. 股息金額穩定的公司
2. 股息發放率 ( 股息 / EPS ) 也穩定的公司
同時滿足這兩點的公司,
通常也代表它的 EPS 很穩定,
而這也是存股的最佳標的!
注意!股利可以領兩次
每年報稅季節來臨時,我們都會收到「股利扣繳憑單」,但這東西到底要幹嘛呢?

延伸閱讀:每年 4 月起,如果做對「某件事」,帳戶就會多出一筆錢,它是 ... 股利退稅
如果我們仔細查看股利憑單的右上方,
會發現有一欄「稅額扣抵比率」,
本來這個數字乘上你領的「股利金額」,
就是報完稅後,我們可以進一步得到的「退稅金額」。
舉例來說,如果你參加某一檔股票的除息,領到 1200 元股息
這檔股票的可扣抵稅率是 19.97%,
這表示,你需要繳的稅,可以減少1200 x 19.97% = 240 元,
為什麼呢?
理由是你買進的股票,
在配發股息前已經被政府拿走一筆「營利事業所得稅」了,
股利不應再被重複課稅。
舉例來說,如果公司賺了 100 億,營所稅 17%,
它會被政府拿走 17 億,剩下 83 億,才是可以派發股息的錢。
如果這筆已經被政府「課過稅」的股息,
發到你的手上卻還要再繳一次稅,豈不是很不公平?
本來這個好康的事情,可以讓我們在每年報完稅後,多領到一筆退稅收入
但在 2014 / 5 / 16 政府通過了讓股民有點失望的法令:可扣抵稅額「減半」!
這表示在新制下,上述試算的退稅金額,都還要再除以二,真是讓人有點失望!
即便如此,如果你的所得稅率低於「股票的稅額扣抵率除以二」,
則大部分的股票,都還是能享有退稅,等同可以領兩次股息!
舉例來說,如果股價 100 元的股票,即將配發 5 元的股息,
在無退稅的情況下,殖利率有 5%;
但若每股還能退稅 1 元,實質殖利率便能上揚至 6%
這將為這檔股票吸引龐大的潛在買盤!
不過如果從存股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由於追逐退稅的買盤,
可能會在該公司股利水準公布後將股價拱的很高;
但在除完息之後,反而積極出脫持股,
使那陣子的股價波動很大,投資風險大幅上揚,
所以我們最好從長線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
亦即:優先挑選
「營運穩定、股利穩定、股息發放率大致介於 40 ~ 70% 間、稅額扣抵率也不錯」
的公司來長期投資。
如果選中的公司沒有出現大問題,就穩穩抱著,
不要太常進出,賠掉不需要賠的買賣價差與交易成本,
以達「輕鬆賺長線的錢」這個投資目標!
《 本文作者簡介 》
陳金瑩 老師,畢業於台大經濟學研究所
歷任大型法人投資機構數年
現為自由投資人
老師經常在網路上分享他的投資方法
目的是幫助別人:
〝少走冤枉路、直接登堂入室穩穩賺!〞
所以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歡迎幫老師的 粉絲專頁 按個讚 ↓↓
下次有新文章時 ~ 您才會收到喔!
歡迎加 ↓ 陳金瑩 的 Line 為好友









《 順手「按」讚 ↓ 以後都能收到最新文章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