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蕉經濟學,讓超商日賣 10 萬根
台灣是全球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國家
超商雙雄,口袋賺飽飽
只不過,他們也不是一步登天的
早期也曾歷經好幾年的慘澹經營
到現在,超商不僅取代以前的「柑麻店」
甚至還能洗衣服、辦行動電話、開賣「手搖杯」
其開創新商機的敏銳嗅覺
值得所有商業人士借鏡
尤其近幾年,原本在台灣很平凡的「香蕉」
竟被超商當成精品來賣
每天還狂賣 10 萬根
替便利商店賺進大把鈔票
真是太強了!
由於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
加上我自己也是超商香蕉的愛好者
所以在進行相關研究後
我把這個「香蕉變黃金」的經濟奇蹟
寫下來分享
一起來看看,超商「香蕉經濟學」的奧秘 ...
►► 更多理財秘訣,都收錄在作者的著作中

那些年,「香蕉」曾替台灣賺進大把外匯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
特別適合香蕉生長
往年,一年能出口 3 萬噸
享有「香蕉王國」的美名
就連我去日本玩的時候
水果攤還在特別顯眼的位置
標榜「這是來自台灣的香蕉」
讓我覺得很榮耀,想買一串來支持國貨
後被友人阻止才作罷 ( 價格比台灣貴 5 倍耶!)
但近幾年
台灣香蕉由於品質趕不上 菲律賓、厄瓜多 等國
加上價格沒優勢
出口量節節敗退
現在每年出口已低於 5 千噸
焦農的生活,也越來越苦
其實,香蕉就算稱不上「水果之王」
它優異的營養特性
與食用方便性 ( 不必隨身帶一把刀,也不會弄髒手 )
再加上可以抗癌
除非是有血糖困擾或腎不好的人
或是相信民俗看法,覺得身體痠痛不能吃的人外
我好像很少聽到,有人不喜歡吃香蕉
既然這種水果這麼好
台灣還得天獨厚,適合「種香蕉」
為什麼果農不僅無法受益,日子還苦哈哈?
明明中間有龐大商機
前人卻無法賺到?
這中間的秘辛
只要看懂了,以後商業世界的所有競合
道理都是一樣的喔!
台灣香蕉商機,竟被外國公司「都樂」賺走
在經濟社會,有一個鐵則:
「誰能提供穩定的好品質,並搭配有競爭力的價格
誰就能勝出」
超商香蕉,雖然比路邊水果攤貴一點
但是品質沒話說!
我 一週買兩次,持續一年多
連一次不滿意的消費經驗都沒有
可以說
超商香蕉,已變成我的生活好友之一
但細心的讀者
若把香蕉包裝袋翻去背面來看
可以發現,產地雖然是台東
但製造商,卻標記著 都樂 (Dole) 這家外國公司
7 - 11 的香蕉,大多由「都樂」供應

圖片來源:我的手 + 我買的香蕉
「都樂」究竟是何方神聖?
台灣超商這麼多,蕉農也這麼多
直接讓蕉農賺不行嗎?
為何非得讓這家外國公司賺一手
來看看這個簡表 ...
「都樂」是全球最大蔬果供應商,布局 90 個國家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在經濟社會,你付出多少不是重點
你創造多少「附加價值」才是重點
蕉農生產一根香蕉,成本約 4 元
到了便利商店,卻賣 23 元
很多人挪瑜說:吹冷氣、穿衣服的比較貴
甚至敵視 7 - 11 與都樂
認為它們賺取暴利,欺負蕉農
( 但這些人,卻都很愛吃超商香蕉 ... )
其實,這樣的想法不僅不成熟
還是不正確的!
在經濟社會,一家公司能賺多少錢
甚至你去外面打工,能賺多少錢
完全不是看你的成本是多少、付出有多少
而是看你創造了多少附加價值
否則,女明星辣裝上身
花半天拍個電玩廣告
就可以賺一千萬
豈不是全都要抓去殺頭?
如果這是暴利的話
電玩公司,豈不是笨蛋?
►► 其實,如果女明星很有影響力,幫公司帶來大量業績
電玩公司花這筆廣告預算,報酬率可達 10 倍!
我們來看看,超商香蕉的產銷流程圖 ...
超商香蕉 4 元變 23 元的秘密
蕉農成本 4 元
+ 催熟、清洗、倉儲、運送 變 6 元
+ 耗損率五成 變 12 元
+ 加工廠利潤 變 13 元
+ 超商成本 變 18 元
+ 超商利潤,最後你要付 23 元!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上圖是一張,超商香蕉成本拆解圖
一根原始成本 4 元的香蕉
到了你手上,變成 23 元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讀到這邊,我們要先倒過來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想想
會去超商買香蕉
大多是「貪圖方便」的人 ( 所以才叫便利商店嘛!)
這種人的需求很簡單:
「一串香蕉,我吃不完」
「請給我 1 ~ 3 根,好吃、乾淨的香蕉」
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超商與蕉農之間
需要有一個人 ( 現在是 都樂 Dole )
來處理:「我保證可以穩定提供高品質香蕉」這個問題
於是 都樂 透過先進的催熟技術
以及成熟的產銷控管 Know How
無論天候如何,總是能全年提供給便利商店
「每一根品質都相同的香蕉」
( 所以每一根,超商才能賣相同的價格,才好行銷 )
《 完整操盤工具 都在這 》

更重要的是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該公司不惜耗費鉅資
每輪淘汰掉一半的香蕉
不管你覺得這件事,算不算浪費食物
總之,他就是達成了「全年提供穩定香蕉」這項艱鉅任務
也把原本一根 4 元還沒人要的香蕉
開括全新商機
變成一天可以賣 10 萬根的「超商香蕉」!
如果台灣有公司能做到這件事
我想 ... 超商也不一定,非找外國公司不可了!
某天路過水果攤,隨手拍的照片

圖片來源:陳金瑩 拍攝
分析「附加價值」
找出投資界的「超商香蕉」黑馬股
今天透過「超商香蕉」這個有趣的案例
分享許多實用的經濟學理論
把這個方法拿來分析股票上市櫃公司
也是可行的喔!
例如:
台積電 (2330) 只做「晶圓代工」這個當初看起來很冷門的生意
現在成為全球霸主
因為它讓 IC 設計業者,不需扛產能這種沉重包袱,能專注在研發
►► 台積電 創造了全新的附加價值
宏達電 (2498) 早年說要搞好品牌
現在它的手機與品牌,幾無優勝之處
還想跑去搞 VR ...
►► 宏達電 沒有創造附加價值
所以透過「觀察企業能否創造附加價值」這件事
的確可以幫助我們 找出好公司、避開地雷股
只不過,經濟世界總是分秒在變
這些事說起來簡單
執行起來,也是要耗費很大的努力
例如,超商看到「香蕉」這麼成功
開始想把營運模式,複製成「賣玉米」
超商,現在還賣起「玉米」來了

圖片來源:陳金瑩 拍攝
很有實驗精神,也愛吃玉米的我
有次還真的買 2 隻來吃吃看
若能試出一個像「香蕉」這麼成功的產品
那麼超商的業績
就會更上層樓了!
《 本文作者簡介 》
陳金瑩 老師,畢業於台大經濟學研究所
歷任永豐金證券、安聯投信等大型投資機構
累積了 15 年豐富投資經驗
現為自由投資人
老師經常在網路上分享他的投資方法
並著有 凱旋投資術 這本經典著作
目的是幫助別人:
〝少走冤枉路、直接登堂入室穩穩賺!〞
在 FB 上有超過 5 萬名粉絲
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
歡迎幫老師的 粉絲專頁 按個讚 ↓↓
下次有新文章時 ~ 您才會優先收到喔!
本文作者 陳金瑩 的 Line 與 FB 專頁

《 順手「按」讚 ↓ 以後都能收到最新文章唷 》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侵權需負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