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陳金瑩
我雖然不算特別喜歡讀書的人
但是很喜歡逛書店
書店有一種香味
而且去看看最近又出了那些新書
會讓人有「走在時代尖端」的感覺 ...
只是現在實體書店式微
不僅住宅區的書店,幾近無影無蹤
連重慶南路書店街,也倒閉連連
剩沒幾家了!
現在,我最常發掘新書的地點
反而是 ...
在「便利商店」的書架上,發現這本 ...

圖片來源:陳金瑩
易博士文化出本的「第一次 xxx 就上手」投資類書籍
內容雖然不算特別精闢
但是排版很容易閱讀
特別是他能把艱澀的財經名詞
都處理到相對好理解
這對「普及理財知識」這件事來說
有很大的貢獻!
這次剛好看到,易博士文化的
「第一次看財務報表就上手」
出了新制修訂版
還熱賣到可以在便利商店上架
於是我身體力行,買一本支持他囉!
易博士文化的系列好書

圖片來源:陳金瑩
至於這次新入手的「第一次看財務報表就上手」
內容有何驚喜之處?
繼續看下去 ...
書本的架構很清晰與流暢
第一章:為什麼要懂財務報表

( 圖片來源 )
首先,書本的第一章
果然就把我們為什麼應該要懂財務報表
解釋的很清楚
我用一句話告訴你重點:
「財報是量化公司資訊最有利的工具」!
第一次看財報就上手:書籍目錄

( 圖片來源 )
緊接著,書本開始介紹幾個最重要的名詞
我節錄 6 個很重要
但大家最容易混淆的會計名詞來跟大家分享
六大難懂的會計名詞,他寫到超好懂
1. 營業「成本」

( 圖片來源 )
企業做生意,賣掉東西會產生「營收」
再扣掉營運相關成本之後,就是獲利
其中,成本項又分為「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
但這 2 種成本,很使容易使人混淆 ...
2. 營業「費用」
( 圖片來源 )
營業「成本」 vs 營業「費用」
其中,「成本」指的是企業生產商品的原料成本支出 ( 又稱直接成本 )
「費用」指的是銷售或提供服務過程中所發生的支出 ( 又稱間接成本 )
舉個例子,對零售商來說
取得商品拿來放在架上賣,所需要的貨款
會歸在「營業成本」
而 研發、用人、行銷 這些支出
則歸於「營業費用」
3. 資本公積與保留盈餘
( 圖片來源 )
資本公積簡單來說
就是公司「不勞而獲」所賺到的錢
例如,增資發行新股時,收到的錢大於股票面額的差額
或是 受讓贈與、處分固定資產之溢價收入 等活動 ...
而企業賺到錢以後
依據公司法,至少要提撥本期淨利的 10% 為「法定盈餘公積」
做為日後再投資的本金,或彌補虧損之用
有些公司的章程裡
還會規定每年要提存固定比例的「特別盈餘公積」
這些提撥項目,會使公司的「保留盈餘」減少
而如果公司派發更多的股利出去
也會使「保留盈餘」減少
並且也使公司的權益總值同步減少
4. 「存貨」週轉天數

( 圖片來源 )
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裡面
可以分別找到「存貨金額」與「營業成本」
這兩個科目,經過上圖公式的換算
可以計算出「存貨週轉天數」
舉例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的「存貨週轉天數」為 43.5 天
代表這家公司 從「貨進倉庫,到把貨賣掉」
平均需耗時 43.5 天
如果這個數字穩定下降,而且比同業低
就代表公司的營運越來越有效率
而如果這個數字節節升高,也比同業差
那麼商品堆滿倉庫、即將大滯銷的慘況
也就可想而知了!
5.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

( 圖片來源 )
一間公司為了擴展業務
可能會採取「貨你先拿去,錢過幾天再給我」的促銷策略
這個「過幾天」的天,就是「應收帳款週轉天數」
如果這個數字異常飆升,而且比同業還差
就是公司營運風險變高的警訊
6. 償債能力分析

( 圖片來源 )
分析完公司的獲利能力與資產品質後
最後最重要的 ... 就是研判這家公司「會不會倒閉」了!
不然如果公司倒閉了
拿出去買股票的錢,通通血本無歸
損益表、xx 表 上的數字,再好看都沒有用!
而研判一家公司會不會倒
就要倚賴上圖右方的 3 大 償債能力財務比率: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數」
公式上面都有囉!
但是提醒您一下 ...
( 歡迎加入 ►► 凱旋投資術 FB 社團 )

如果那家公司的狀況有點糟
我還會查看該公司的「現金餘額」
因為所有會計科目都能做假
只有現金存量是「真金白銀」,無法做假
所以如果這家公司的「現金餘額 < 流動負債 ( 一年內將會到期的負債 ) 」
在沒有額外資金奧援下
就有倒閉的危機了!
本文作者 陳金瑩 的 Line 與 FB 專頁









《 順手「按」讚 ↓ 以後都能收到最新文章唷 》